全球电影行业逐步接纳生成式人工智能

博主:一条小秀芳一条小秀芳 2024-09-23 09:42:53 3 0条评论
摘要:     在4日开幕的釜山国际电影节(BIFF)上,首次设立了“国际人工智能电影竞赛”这一新类别。该类别欢迎在剧本、音频(包括声音和音乐)或视觉等关键元素中至少应用一种人工智...

  

  在4日开幕的釜山国际电影节(BIFF)上,首次设立了“国际人工智能电影竞赛”这一新类别。该类别欢迎在剧本、音频(包括声音和音乐)或视觉等关键元素中至少应用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的电影。此外,BIFF还举办了人工智能电影制作的研讨会,吸引了超过600名申请者,最终仅有30个名额,这使得参与者人数增加至60人。

  上个月,纽约翠贝卡电影节(Tribeca Festival)放映了6部由OpenAI的视频生成人工智能“Sora”制作的影片。与Sora类似的视频生成人工智能服务开发商Runway也在5月份举办了人工智能电影节。

  曾经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持谨慎态度的创意产业,如今已将其视为一种工具并逐渐融入主流。去年在好莱坞,演员和编剧工会曾发起大规模罢工,抗议像ChatGPT这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威胁及其对版权的滥用。然而,短短一年内,态度发生了转变,国际电影节开始展示人工智能电影。主要工作室和独立创作者采用人工智能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能够显著节省时间和降低成本。在BIFF的人工智能电影制作研讨会上,电影导演戴夫·克拉克(Dave Clark)指出,他可以在一周内利用ChatGPT完成剧本的初稿,人工智能能够不间断地工作,所产生的效果可与漫威系列等大制作相媲美,而成本仅为一半。

  最近,在首届迪拜人工智能电影节上,中央大学出身的导演权汉哲凭借人工智能电影《再来一个南瓜》获得了大奖。该节日吸引了来自全球的500多个参赛作品。这部三分钟的短片仅用五天时间完成,除了电费和他的劳动力外,没有任何制作成本。每个场景、声音和音效均是通过生成式AI单独创作的,没有真人镜头或计算机图形的参与。

  尽管最初存在一些担忧,创意产业对人工智能的兴趣日益增加,这主要归因于人工智能带来的显著时间和成本节省。对于预算高度敏感的电影和电视行业尤其如此。一位电影制片人提到,计划在群体场景和特技镜头中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这些场景通常劳动密集且成本高昂。人工智能也被用于处理昂贵的电脑生成场景。

  在《杀手悖论》、《眼泪女王》等韩剧中,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应用已逐渐显现。在《眼泪女王》的第二集中,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制作了主人公在白桦林中行走的幻觉场景,从而节省了拍摄海外风景的时间和成本。在广告领域,节省的成本和时间同样显著。例如,LG u +利用人工智能“ixi”制作的电视广告,与传统方法相比,制作成本降低了25%,制作时间缩短了33%。

浮窗式百度分享代码,请勿使用文字或图标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